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导师就成为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人。各位研究生同学都期待着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学术的道路,取得丰硕的成果,体会科研的意义。所以不少研究生对导师都抱有一种敬畏之心,甚至少部分研究生对导师心存畏惧,影响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其实,导师也是从研究生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的导师也许刚刚完成身份的转变。所以,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并不缺少互相理解和良好沟通的基础。而作为研究生,保持与导师的密切沟通,更有利于在学术上得到引领。
1.与导师保持主动而经常的联系
大部分导师的工作都不仅限于带研究生,还有些导师同时指导着多位研究生,难以做到对每个研究生的情况都事无巨细地过问。作为研究生,主动、经常与导师保持联系,能够让导师对你的工作进展知根知底,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而沉默寡言、闭门造车会令你错失许多获得进步的机会。此外,好的学术成果往往也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反复交流,灵感需要在碰撞中产生,方向也需要在沟通中不断被校正。
2.潜心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科研是建立在累月经年的钻研之上的,从“有想法”到“我能行”仍存在巨大的空间。科研离不开大胆创新,更离不开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并非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在读研期间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每个研究生都应把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作为读研期间的第一要务,让自己不辜负研究生阶段的大好时光。
3.带着学习的心态与导师相处
(1)与导师进行有效率的沟通。如上文所述和导师保持主动而经常的联系、多和导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有方向的指导。在与导师交流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如果研究生对研究领域过于陌生,导师的指导便缺少抓手。广泛地阅读文献、打好基础,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方案,这样才能与导师进行有效率的交流。
(2)汲取导师的宝贵经验。研究生导师在专业领域浸润多年,对科研已有相当的经验。导师的经验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来说,是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在与导师相处中,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准确理解导师的意图,留心观察导师的好方法和好思路,并在学习工作中积极实践。
(3)积极做导师的“小秘书”。很多研究生在做一些查阅整理文献、联络沟通、财务报账等工作时,感到繁琐枯燥,认为自己在“帮导师打杂”。如果带着学习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工作,你会发现,恰恰是这样的工作,让研究生得以把握科研工作的全貌,又能细致了解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统筹规划等能力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进步。
4.不要因为不喜欢就立即拒绝
任何工作都存在多面性,看似令人不快的工作也可能是整个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生的培养并不是为了制造“科研机器”,而是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而能力提升的过程常常需要挑战个人的舒适区。因此,如果遇到自己并不那么喜欢,却又必须要做的工作内容,不妨尝试从更多角度去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适当拓宽自己的舒适区,锻炼能力、磨练心性。
5.尊重导师的个性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工作关系,研究生和导师在生活中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交集。所以,研究生不难接触到导师真实且独特的个性。
有的导师温和包容有的则豪爽直率;有的导师幽默活泼,有的则严肃认真。无论导师的个性如何,了解、理解并尊重导师的个性,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例如,有些导师喜欢抓问题,加之沟通风格较严厉,可能会让研究生产生“为什么导师对我只有批评和指责,而从不认可和表扬”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能把导师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指南针,便能带着更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导师相处。
6.学会感恩和珍惜
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带研究生时,都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在见证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作为研究生,应抱着感恩之心看待导师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珍惜和把握导师为自己提供的每一个学习机会,这是对导师最好的报答,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