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急救教育的号召,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应急救护能力,10月11日至12日,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校本部教学馆开展第一期研究生应急救护专项培训,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骨干80余人参与系统化培训。通过理论筑基+实操淬炼双模块教学,培养具备专业急救能力的校园安全使者。

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原英在培训会上指出,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举办此次培训就是要切实提升每一位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救护能力,使大家面对突发意外伤害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实施自救、有效进行互救。作为红十字救护员持证人,张原英以自身经历勉励参训师生要心存敬畏,珍惜机会,以“空杯心态”重温基本功,以“学徒身份”锤炼实操技能,以“医者担当”传播安全理念,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应急救护各项技能,为全面提升社会应急救护能力贡献南医力量。

理论筑基:权威讲解点亮生命急救之光
来自广东省红十字会东泽应急救护科普中心的资深讲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理论课程。讲师们系统讲解了心脏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原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以及创伤止血、包扎、固定等基础救护操作流程,并针对各种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详细阐述应急处置要点。通过真实的案例分享,讲师们生动展现了在 “黄金四分钟” 等生死关头,及时、规范的急救措施如何稳定伤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深刻诠释了急救知识在守护生命中的关键意义。


实操淬炼:模拟演练锻造生命救援尖兵
实操训练时,讲师借助模拟人,采用 “动作分解+易错点分析”的教学模式,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AED操作”全流程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与演示。学员们热情高涨,分组利用模拟人开展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模拟练习。在模拟真实急救场景中,学员们迅速进入“红十字会救护员”角色,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精准控制按压深度、频率和呼吸节奏。针对创伤救护,学员们两人一组,在讲师指导下,学习多种包扎的实用技巧,从处理头部伤口的细致固定,到应对肢体创伤的快速止血包扎,学员们认真揣摩每个动作要领。讲师穿梭于训练场地,对学员操作中的细节问题逐一纠正,确保每位学员的动作达到专业标准。


考核认证:以考促学筑牢生命守护防线
在考核环节,学员们神情专注,依照指令熟练地完成各项操作考核。最终,经过严格的理论与实操考核,学员们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获得由广东省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本次应急救护专项培训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学校研究生会承办,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救护技能培训不仅强化了研究生群体的急救能力,更在校园内播撒了关爱生命、勇于施救的种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继续创新开展多样化科普实践活动,推动急救知识普及,以医学生的专业担当护佑大众健康,让 “救” 在身边成为校园乃至社会的温暖常态。